武汉工商学院自考本科助学班

智慧教室让课堂充满“科技魔力” 多频互动 灵活多变

有这样一间教室,学生一进去就分组就座,一上课就拿出手机签到,回答问题只需在手机上一键发出或者在身旁的电子屏上手写,讨论问题时每个人的意见都可以在小组电子屏幕上显示,课堂再不是中规中矩,学生再不用正襟危坐,教师也再不用担心没有时间与更多学生互动,这样的教室被叫做“智慧教室”,它是新型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代名词。11月22日下午2:10,笔者在武汉工商学院外语楼225智慧教室,和学校法学专业2019级3班的学生们一起,体验到了科技的神奇魔力。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social problem?”一上课,英语课教师朱燕就笑眯眯地在课上向同学们提问。只见4个小组的同学们稍加思索就开始飞快地在手机上作答,与此同时,各个小组旁边的电子屏上不停地“弹出”同学们的答案:“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job risk”……朱燕老师在讲台前的主电子屏上用手指轻轻滑动,就可以翻看到各个小组每一位同学的答案(学生答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会以较大的字体在屏幕上出现),对于拼写有错误或者回答有问题的同学,她都一一指出。

朱燕老师本次课堂的主题是水污染。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水污染的认识,朱燕老师播放了一段水污染的英文视频,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通过身边的电子屏近距离观看视频的细节。观看完视频,学生们要完成相关的填空练习,只见各个小组成员在进行简单的讨论后,争先恐后地派出代表在身边的电子屏上用手指书写答案,同时根据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为了加深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朱燕老师还设置了分组研讨环节。”How to Protect Water Resources?”话音刚落,各个小组的同学们就热烈地讨论起来,大家用英语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并迅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系统提交答案。各小组的答案会在其旁边的屏幕上显示。整个课堂气氛热烈,竞争激烈,组员们都积极参与,各种思维和见解在碰撞中得到升华。

一节课在开放、轻松、热烈、有趣的氛围中很快就结束了,课后,同学们围着朱燕老师诉说着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智慧教室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了表达和展示,每个人都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这种体验太棒了!”张铃彬同学在课后激动地说,这是她第一次在智慧教室正式上课。

而在同班同学陈杰看来,智慧教室带给他最大的感受是学校先进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回答问题再不用举手,只要在手机或者电子屏上手动书写即可,主屏和副屏之间可以跨屏共享、多屏互动,这些都是科技为课堂带来的神奇魔力!”

智慧教室给朱燕老师也带来更多新的体验和收获。“智慧教室与传统教室相比,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强,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参与度更广,个性化程度更高,特别受到青年教师和‘00后’学生的欢迎”,朱燕老师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受益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据悉,为了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和技术应用,学校于今年暑期,投资100余万元,在外语楼二楼南侧新建了3间设备精良、功能集成、操控便捷、环境舒适的智慧教室,并先后组织全校100余名教师进行了4次教学设备及软(硬)件操作培训和现场答疑,还征集了6名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敢于尝试的教师上示范课,为广大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和提升授课质量创造了条件,也为全体学生见识智慧课堂、改变学习观念、体验新型学习提供了平台,更为学校大数据集成、智能化校园和智慧化课堂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通过上示范课,教师们都体验到了智慧教室掀起的“课堂革命”,环生学院教师杨文婷就对此深有感触,她说:“在智慧教室上课,能将学生的观点及时展示,教师和学生之间能产生更多的双向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了合作意识,提升了表达能力,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一堂课里能收获更多的能力和更全面的素质。”

通过观摩示范课,广大教师深刻感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颠覆性和现代教学技术的挑战性,大大增强了大胆革新陈旧课堂教学、积极尝试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大家普遍认为在智慧教室上课不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难事了,部分教师还纷纷表示要尽快“玩转”智慧教室,下学期争取到智慧教室去上课。

据教务部副部长周本爽介绍,新建的3间智慧教室面积不一、功能各异。120平方米的多屏互动研讨教室设有6组72座、90平方米的灵活多变研讨教室设有4组48座,这两间教室都属于精品录播教室,各自在装配两块86寸触控操作屏的基础上,又分别装配了6块、4块65寸学生触控操作屏,是教师录制课程、分组讨论教学、论文评审答辩、组织会议讨论、教学技能培训和实施教学竞赛等活动的理想场所;90平方米的微格教室设有两个操作间和讨论室,主要是为满足教师微课制作和集体备课试讲而建,既是教师们打磨课程的“练兵场”,又是课程组研讨教学方法的“合议庭”。


0.0381s